后疫情時代,消費者對健康飲水問題愈加重視。和青壯年相比,特殊年齡段群體的身體更加脆弱,飲水問題也更加值得關注。那么嬰幼兒群體、學齡兒童、老人這些特殊年齡段人群究竟需要注意哪些飲水問題呢?
新生兒可以喝水嗎?什么時候喂水合適? 喂多少?什么水沖泡奶粉對嬰幼兒更好?家長對于嬰幼兒的用水非常重視,對沖奶粉的水同樣也不敢大意。嬰幼兒消化道和腎臟還沒有發育完全,腎臟的濃縮和稀釋功能不成熟,當水質較硬或者鈉含量高時,容易對孩子腎臟造成負擔,因此天然低鈉、軟水更適合寶寶飲用。
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嬰幼兒喂養指南(2022)》,按照不同年齡分為《0~6月齡嬰兒母乳喂養指南》《7~24月齡嬰幼兒喂養指南》《學齡前兒童膳食指南》三個部分。其中,與飲水相關的要求分別是:0~6月齡嬰兒,母乳是其最理想的食物,此階段應該堅持純母乳喂養。也就是說,6個月及以下的嬰兒可從母乳獲得充足水分,不建議額外飲水。7~24月齡嬰幼兒,繼續母乳喂養,但應添加糊狀輔食。其中,7~12月齡(半歲~1歲)的嬰幼兒每天水的總攝入量為900mI(奶或食物+飲水),其中飲奶量為500~700ml;13~24月齡(1~2歲)幼兒,每天的液體總攝入量1300ml,其中飲奶量為400~600 ml。
當嬰幼兒長到6個月,就應當給孩子喂水。由于添加輔食,寶寶每日會減少1/4~1/3的奶量,因此建議6~12月的嬰兒每日可以補充60~100 ml的飲水量以保證水的平衡。
現在市場瓶裝水種類很多,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適合嬰幼兒的飲用水應是鈉<20mg/L,鈣<200 mg/L,鎂≤40 mg/L的水質。2020年3月3日,中國衛生監督協會首次發布飲用天然礦泉水(適合嬰幼兒)團體標準(T/WSJD 005-2020),對嬰幼兒水的各項數值做出明確的規范,其中規定嬰幼兒水的溶解性總固體需要≤150 mg/L,而鈉的含量要≤20mg/L,鎂的含量≤40mg/L,目前市場上已經有注明了適合嬰幼兒飲用的、獲得了衛生批件的瓶裝水,說明水中的礦物質適宜,含量適合嬰幼兒飲用。嬰幼兒水的鈉元素、鎂元素以及礦化度都較低,在保障嬰幼兒飲水攝入的各項礦物質微量元素不超標的同時,還保障了各種人體所需元素的供應,更加適合寶寶飲用,尤其是對于身體非常脆弱的0~6個月的寶寶來說,嬰幼兒水相對于其他種類的水,更加具有安全保障。
學齡兒童是指已滿6歲到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我國學齡兒童飲水不足、以飲料代水的現象十分嚴重。學齡前兒童身體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需要適量攝入水分參與機體排毒和體溫調節,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并沒有主動飲水的意識,當感到口渴時再喝水,身體已經處于缺水狀態了。
2022年5月19日中國營養學會發布了《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2022)》,其中對學齡兒童提出的一條平衡膳食準則便是:天天喝奶,足量飲水,不喝含糖飲料,禁止飲酒。針對這一條的詳細建議如下:天天喝奶,每天300 毫升及以上的液態奶或相當量的奶制品。主動足量飲水,每天飲水量不少于800毫升不超過1400 毫升,其中6~10歲建議每天飲水800~1000毫升,11~13歲建議每天飲水1100~1300 毫升,14~17歲建議每天飲水1200~1400 毫升。飲水首選白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更不能用含糖飲料代替水;禁止飲酒和含酒精飲料。
根據英國《食欲》雜志一項對6~7歲兒童的飲水干預研究的報道:其中,飲水組被要求自由地、盡可能地多喝水(每個兒童平均飲水409.1毫升),而對照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沒有給他們提供水。結果,飲水組的口渴感覺明顯下降,視覺注意力明顯提升,視覺搜索能力也有明顯提升,而對照組這些變化都不明顯【1】。這項研究顯示,即使在沒有劇烈運動,沒有刻意禁水,也沒有處于高溫環境造成的明顯脫水情況下,喝水也會提高兒童的認知表現。
兒童以及青少年時期是生長發育的黃金階段,這個年齡段需要鈣、鎂等能促進人體發育的營養物質,水中蘊含的微量元素最易被人體吸收,青少年發育時期需要格外注意飲水問題。鋅元素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也是人體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鋅元素被譽為“生命之花”“智力之源”,在人體生長發育、免疫、內分泌等生理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鋅還具有促進生長發育,改善味覺的作用,缺鋅時易出現味覺嗅覺差、厭食、生長緩慢與智力發育低于正常等表現。根據鋅在人體的作用,鋅元素對機體的性發育、性功能、生殖細胞的生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還能夠增強兒童的食欲,對生長發育旺盛的嬰兒、兒童尤為重要。在缺鋅地區,青少年發育遲緩,表現為生長緩慢、侏儒、性器官發育不良等現象。目前市面上已經存在鋅型礦泉水,優勢明顯,可信服力高,因此學齡兒童可以通過適量飲用鋅型礦泉水來補充身體水分和礦物質。
老年人腎臟能力減退,新陳代謝速率減緩,不僅容易導致體內缺水,機體對水平衡的調節能力也會降低,不容易感到口渴,因此老年人更應該主動飲水。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老年男性每天總水適宜攝入量應為3000毫升,其中直接飲水適宜攝入量為1700毫升,食物中獲取水量為1300毫升;老年女性每天總水適宜攝入量應為2700毫升,直接飲水適宜攝入量為1500毫升,食物中獲取水量為1200毫升。但是老年人如果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伴有雙下肢水腫,則應嚴格限制喝水量;另外老年人如果腎功能不全,也應該少喝水。
老年人由于具有代謝減弱、容易脫水、感知遲鈍等特點,應該更加注重主動飲水。比較科學的做法是這樣的:1)晨起空腹喝一杯200毫升左右的溫水,此時喝水有助于補充因睡眠時隱性出汗和尿液分泌而導致的水分丟失,稀釋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循環血容量,喚醒身體活力。2)白天每1~2小時飲水100~200毫升。特別要注意少量、多次、慢飲。3)睡前喝一杯溫水或溫牛奶,100~200毫升。牛奶不僅有補水效果,還有助于睡眠。睡前適量補水可以防止血栓形成,但不宜過量,以免頻繁排尿導致睡眠質量降低。
部分老年人有以茶代水的習慣,但茶能夠促進水從尿排出,導致身體隱性缺水,故建議飲茶者將部分茶水以白水代替,替換量以不低于1/3為佳。不論是茶還是水都不要過燙飲用【2】。
鍶是人體骨骼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所有的組織都含有鍶,99%都在骨骼中;鍶還與心臟和血管的功能有直接關系,作用機制是腸道內的鍶可以和鈉離子競爭,減少腸道對鈉的吸收,增加鈉的排泄。鍶的適量攝入有預防心血管病的作用,同時鍶與神經和肌肉興奮有關,抽搐的病人不但缺鈣,還會缺鍶。目前在我國,鍶不僅僅在骨質疏松治療中研究較多,心血管、糖代謝、抑制鈉吸收等方面的研究也略有成果。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一些鍶型礦泉水產品,非常適合老年人飲用。2019年農夫山泉推出“鋰礦泉”產品時,大眾才開始更多的了解“鋰與水”之間的健康關系。從醫學的角度講,鋰元素能提高人體免疫機能,改善造血功能,促進鎮靜、安神,控制神經紊亂,調節中樞神經,在臨床醫學上鋰是治療精神病的一種良藥。鋰在人體內可以替換鈉,防治心血管疾病;在腸道、體液、細胞中與鈉離子競爭,減少對鈉的吸收,調節體液的電解質平衡。人體每日需攝入鋰0.1mg左右,但鋰在食物中的含量不高,缺乏鋰元素的人,可以針對性地去補充一些鋰礦泉水。鋰元素可以替換鈉平衡人體,增強代謝力,以及鋰可以安神,因此鋰型礦泉水也是一款非常適合老年人飲用的水產品。
拿聲結語:
喝水是人體每天都在進行的一件事,不同的人群喝水量要視個人身體狀況而定。如果飲水過少,會使身體缺失水分,影響人體健康;喝水過多,則會造成水滲透細胞,造成“水中毒”。不同的人群除了飲水量不同外,也要更加注意飲水種類的不同,從而選擇更適合自身所需的飲用水。
參考文獻:
【1】EDMONDS C J,JEFFES B.Does having a drink help you think?6-7-Year-old children show improvements in cognitive performance from baseline to test after having a drink of water[J]. Appetite,2009,53(3):469-472.
【2】舒為群.喝出營養:解惑飲水、礦物質與健康.[M].重慶大學出版社.2023,39-41.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作者、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