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評估
產品開發
體系認證
品牌營銷
拿聲科普丨幾種與缺水有關的健康問題,你該喝水了!
前言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水是維持生命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人的身體由大約60%的水分組成,水分在維持體溫、幫助消化和排除體內廢物等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許多人因為生活忙碌或忽視自身需求,導致長時間不飲足夠的水,從而引發一系列身體的不適。以下是幾種與缺水有關的常見健康問題,提醒你——該喝水了!
缺水引起的6大常見健康問題
在現代社會,便秘已普遍成為困擾許多人的健康問題。習慣性便秘表現為排便困難或根本無法排便,這種情況長期持續可能使體內積累過多毒素,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事實上,便秘與體內缺水密切相關。充足的水分攝入能刺激腸道蠕動,調整腸道菌群平衡,從而有效緩解便秘癥狀。
2.痛風
痛風是一種廣為人知的關節炎癥狀,它在我國的發病率不分年齡且逐年升高。盡管眾所周知痛風與高嘌呤飲食(如酒精和紅肉)有關,但人們往往忽略了適量飲水的重要性。飲水量不足則無法將尿酸有效排出體外,長時間累積在血液中將導致尿酸鹽在關節處沉積,最終誘發痛風。
3.結石
包括腎結石和膽結石在內的結石,在現代人群中較為常見。醫學研究表明,除了不良飲食習慣外,患者往往忽視每日足量飲水的必要性。水分攝入不足將導致尿量減少,進而無法及時排出體內的毒素和廢物,從而形成結石。
4.血栓
血栓是一種危及生命的嚴重癥狀,其形成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不規律的生活飲食習慣。缺水狀態下,血液更易形成凝塊,從而增加血栓的風險。
5.高血壓
身體脫水會導致血液濃縮、血液中水分含量降低,使心臟為了維持血液循環,需要施加更大的泵血壓力,可能引發或加劇高血壓。適量補充水分可以有助于稀釋血液、降低心臟負荷及血壓。
6.皮膚問題
水分是保持皮膚健康的關鍵。長時間的缺水會使皮膚失去彈性和光澤,導致皮膚干燥、脫屑等問題,加速老化進程。適當的水分補給不僅能改善皮膚的保濕狀態,還能讓皮膚看起來更加年輕和健康。
人是水做的
我們常聽說“女人是水做的”,這一句話用來形容女性溫柔似水的同時,也無意中揭示了水對所有人類的普遍重要性。其實從生理和科學的角度來看,男女老少,人體的本質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說是由水構成的。
從出生那刻起,水就是構成我們生命的主要元素之一。科學研究顯示,新生嬰兒體內的水分占比極高,像新生男嬰體內水分可高達他們體重的86.8%。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一比例逐步下降:成年男性體內水分占比大約是60%,而到了81歲,這個數字可能僅為49.8%。這一變化不僅揭示了水分與青春活力的關聯,也暗示著隨著機體水分的減少,我們逐漸邁向衰老。
?水分在人體中的作用
水是生命的基礎,它參與并支撐著我們體內的每一個生理過程:
皮膚呼吸:水分幫助皮膚保持彈性和清潔,排出體內毒素。
腎臟功能:腎臟利用水分清除體內廢物,調節電解質平衡。
血液循環:水構成了血液的大部分,是維持血液流動和攜帶氧氣及養分的關鍵。
心臟活動:心臟需要足夠的水分來保持其心率,支持全身血液循環。
細胞活力:每個細胞的生存和分裂都需水作為媒介和參與者。
? 不同器官的水分含量
人體的每個器官和組織的水分含量也因其功能和代謝活性而異。活躍的組織如眼球和腦部,含水量極高,可以分別達到99%和85%。而相對穩定的組織,如骨骼,含水量則較低,約為22%。這種分布直接影響了各組織的功能和健康狀態。
水:人體健康的基石
水,生命之源,對人體健康的貢獻不可或缺。它不僅是基本的生存需求,還在我們體內扮演著多種關鍵角色,從促進代謝反應到調節體溫,再到作為營養運輸的載體,水的作用多方面而深遠。
1. 代謝活動的媒介
水是絕佳的溶劑,幾乎所有生命所需的化學反應都在水中進行。它的出色溶解能力和電離屬性,使得營養物和電解質能以離子形式存在,這對于人體的各類細胞活動至關重要。水的流動性也有助于快速運輸這些物質,加速新陳代謝,促進營養吸收和廢物排放。
2. 調節體溫
由于水具有高比熱容,它能有效緩沖外界溫度變化對體內環境的影響,幫助維持恒定體溫。人體通過皮膚的微量水分蒸發,可以釋放熱量,從而調節體溫,特別是在炎熱或者高強度體力活動時更為顯著。
3. 營養與廢物的運輸系統
水的流動性使其成為運輸各種代謝物質和廢物的理想媒介。通過體內的血液和其他體液,水不僅輸送養分至各部分,同時也將廢物和毒素運到排出機制所在地,如腎臟和肝臟。
4. 維護酸堿平衡
水參與到體內的酸堿緩沖系統中,如碳酸氫鹽緩沖系統,是維持人體pH平衡的關鍵成分,確保體內環境適于細胞功能的正常進行。
5. 生物體的天然潤滑劑
水在體內也扮演著潤滑劑的角色,減少摩擦和損傷;例如眼淚保護眼球、關節液幫助關節活動自如,以及黏液潤滑呼吸道和消化系統,都顯示了水的這一生理功能。
6. 提高膳食營養價值
水的存在可提高飲食中營養成分的吸收效率。例如,在含10%蛋白質的飲食中,增加20%的水分,可增加蛋白質的功效比值,即每克蛋白質使體重增加的效率提高15%~20%,可以進一步促進身體健康。
7. 改善工作和運動效率
適量飲水對維持高效的工作狀態和體能表現極為重要。尤其是在需要持續集中精力或進行體力活動時,脫水可能會導致效率顯著下降和疲勞:當人體失去4%~5%的水,工作效率下降20%~30%,而運動員失水3%,就會使運動成績下降。
8. 排除病原的關鍵角色
醫藥上的輸液、輸血、輸氧是三大法寶,對高熱、腹瀉、脫水的病人,常用靜脈輸液,輸入生理鹽水及必需的藥物,由靜脈血管導入體內:可以迅速到達全身各處。一般的疾病多是由于各種病原入侵所致,在服用藥物消滅病原以后,就需要排出病原,此時病人應該補充水分,以便產生足夠的汗液和尿液,將死亡的病原、代謝廢物和多余的藥物排出體外。
水是不該被遺忘的營養素
也許是因為水如同空氣一樣易于獲得,所以人們經常忽視了它的營養價值。水不僅是構成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維持人體健康所必需的七大營養素之一。這些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水,它們都為人體提供能量,參與機體構建和組織修復,以及生理調節功能。
水的角色尤為關鍵,它不僅本身具備多項營養生理和健康效能,而且是其他六大營養素發揮其功效的必需介質。通過實驗觀察,一條只斷食不斷水的狗可以存活25天,而完全斷食斷水的狗僅存活12天;而印度民族英雄甘地在絕食31天后依然存活,因為他并未斷水。這些事實驗證了只要正常飲水和睡眠,人類可以暫時不攝取食物而生存更長時間。科學研究也表明,如果沒有水,生命只能維持3天。
水的重要性雖然不言而喻,但卻常被遺忘。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健康的飲水習慣與慢性病的防治緊密相關。市場上各種水源品牌眾多,消費者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一些誤導,迷信所謂的“科學”水,無意間可能損害了自己的健康。公眾對水的作用尚有許多誤解,一個調查顯示,有近一半的人對什么樣的水才算好水并不清楚。公眾對水的功能了解不足,更多的是將其視為解渴工具,這種認識是不夠的。
伴隨經濟的迅猛發展和飲食結構的變化,我國居民的營養不平衡問題日益增加,慢性病率上升趨勢年輕化。雖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食品中的營養價值,水的重要性卻被廣泛忽視。為了改善整體健康,我們應當重新認識到,飲用水的選擇和水的營養價值對維護健康同樣關鍵。
? 健康好水7大標準
2005年,我國健康飲水專家李復興經過研究,并結合世衛組織提出的《人類健康飲水六大國際標準》,提出了健康好水的7大標準,適用于全人類:
① 衛生——不含對人體有毒、有害及有異味的物質
② 礦物質均衡——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含量適中
③ 弱堿性——pH值呈現中性或弱堿性
④ 富含溶解氧——水中溶解氧及二氧化碳含量適中
⑤ 小分子團水——低赫茲水
⑥ 營養的水——水的營養生理功能
⑦ 軟硬適中——水硬度適中
正確喝水記住這5點
根據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主任教授2019年學術會議的介紹,等到感覺口渴時,體內已經出現輕度脫水(丟失水分1%~2%)。實際上,口渴并不是一個敏感指標;當水分丟失達到2%~4%時,除了口渴,還可能經歷尿量減少、尿色深黃以及工作和認知能力下降。極度口渴、皮膚干燥、口干舌燥、聲音沙啞和全身無力等癥狀,可能表明身體已處于中度脫水狀態。
2.適宜的水溫為35℃~40℃
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成杰輝于2018年在《健康時報》中推薦,一般人飲用35℃至40℃的水最合適,因其接近體溫,有助于保護胃腸道。體質偏寒的人群可以選擇稍高溫度的水,但應避免超過50℃。
3.細嚼慢咽,分次飲用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成年男性每天需攝入約1700毫升水,女性約1500毫升,即大約6-8杯。建議采取小口慢飲,分散全天多次飲用,每次約2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導致的胃腸負擔。
4.避免用飲料替代白水
盡管許多人覺得白開水“無味”,但頻繁消費含糖飲料有肥胖等健康風險,也可能損害牙齒。事實上,白開水是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飲品。
5.盡量避免飲用冰水
江蘇省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支杰華于2022年提出,過冷的水溫會刺激心臟和影響血液循環,增加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癥狀的風險。特別是對于冠心病和高血壓患者更應注意,避免飲用冰水。
拿聲結語: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常常忙碌于工作和生活,忘記了喝水這個簡單而重要的事情。
但愛喝水,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對健康的責任。
你還在猶豫什么?通過正確的飲水習慣,不僅可以維持良好的身體狀態,還能促進身體的正常功能調節。
無論何時何地,別忘了給自己一杯水的關愛。關注拿聲國際,了解更多水知識。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作者、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