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評估
產品開發
體系認證
品牌營銷
拿聲水知識丨探尋飲用水的“營養密碼”
前言
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所需的基礎物質,其意義遠不止于單純的解渴。對我們來說,水是維持生命與健康的核心要素,如同一條無形的線,串聯起生命的各個環節。隨著社會的持續發展與科技的飛速進步,人們對飲用水的關注層面不斷拓展,從最初的滿足基本生存需求,逐漸深入到對飲用水質量與營養價值的細致探究。
1
水與營養的議題備受關注
在當今時代,健康無疑是人們最為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而飲用水,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須臾不可離的物質,其安全性與營養成分自然受到了廣泛且高度的重視。
2011 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飲用水水質準則》,為全球水質安全標準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這份準則著重強調了對飲用水中微生物、化學物質以及放射性物質的嚴格控制標準。通過對這些關鍵因素的精準把控,確保流入千家萬戶的飲用水是安全可靠的,為人們的健康筑牢了第一道防線。
中國的經濟發展迅猛如同高速列車,帶動著生活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人們滿足基本的物質需求后,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在日益提升,飲用水領域也不例外。此時,公眾的關注點早已超越了水是否清潔這一基本層面,開始深入思考水中是否蘊含足夠的營養物質,以及這些營養物質將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身的健康。這種觀念的轉變,反映了人們對健康生活的更高追求,也促使飲用水行業朝著更加注重品質與營養的方向發展。
2
飲用水中的營養素
飲用水中的無機物大多在自然環境中歷經漫長歲月天然形成。水在自然界循環時,頻繁與巖石、土壤接觸,巖石和土壤中的物質逐漸溶解于水,成為無機物重要來源。同時,地質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活動改變地下水流路徑和環境,豐富了水中無機物的種類與含量。
經科學研究,約 21 種礦物元素被確定或認為可能是人體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這些元素對人類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鈣作為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構成成分,如同建筑的基石,決定著骨骼的強度和密度;鈉和鉀協同調節細胞內外的滲透壓,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興奮性;氯參與胃酸的形成,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意義重大;鎂在能量代謝、神經肌肉功能調節等多個生理過程中都扮演著關鍵角色;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關乎氧氣的運輸和儲存;鋅參與人體多種酶的合成與激活,影響生長發育與免疫功能;銅在造血、骨骼發育以及抗氧化防御等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鉻有助于維持正常的糖代謝和脂代謝;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必需元素,深刻影響著人體的生長發育與新陳代謝;鈷是維生素 B12 的組成部分,參與造血過程;鉬在人體的氮代謝和抗氧化防御體系中發揮作用;硒作為抗氧化微量元素,能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傷,對免疫系統和生殖系統健康意義非凡。
另外,氟、硼等元素雖未被明確認定為人體必需,但對健康有積極影響。氟化物預防齲齒,硼可能影響骨骼健康等,錳參與酶組成,鎳可能調節新陳代謝,硅維持骨骼等組織健康。
同時,人類活動對飲用水化學成分的影響不容忽視。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水含有大量重金屬等污染物,若未經有效處理便排入水體,會直接改變飲用水的成分;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垃圾肆意堆積,農業生產中農藥化肥隨雨水大量流入水源地,這些都導致了水體污染;在水處理和運輸環節,不同的處理工藝可能去除或添加某些物質,管道材質、儲存條件等與水相互作用,同樣會改變水的成分。
像鉛、鎘等就屬于有潛在毒性的元素。鉛在體內蓄積,損害神經系統等多個器官,對兒童影響極大;鎘有腎毒性,影響骨骼;汞及其化合物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砷是致癌物;鋁過量影響神經、骨骼系統,增加患老年癡呆癥風險;鋰過量影響神經和腎臟功能;錫及其某些化合物在一定條件下危害健康 。
鑒于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飲用水中無機物的來源、必需元素與潛在危害,科學合理地選擇和處理飲用水,保障身體健康。
3
飲用水對營養素攝入的貢獻
由于各地地質條件不同,水的成分差異較大,無論是地下水還是地表水,都天然含有少量氣體、礦物質和有機物,并非化學純水。它們在自然形成過程中,會天然地含有少量的氣體、礦物質和有機物。這些物質的存在,使得每一滴水都蘊含著獨特的“營養密碼”。
在人們日常的膳食結構中,食物無疑是礦物元素攝入的主要來源。各類谷物、肉類、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都富含多種礦物元素,它們為人體提供了維持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大部分營養物質。然而,飲用水在礦物元素的攝入過程中同樣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盡管它并非礦物元素的主要提供者,但卻為礦物元素的總攝入量貢獻了一部分可變的比重。
經過大量嚴謹的科學研究和細致的膳食調查發現,針對特定的微量元素和電解質,飲用水在膳食攝入中所占的貢獻率處于1% - 20%這一區間。其中,鈣和鎂這兩種元素在飲用水中的攝入比例相對較大,最高可達到 20%。這意味著,在人們日常攝入的鈣和鎂元素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于飲用水。而對于大部分其他元素而言,飲用水中的提供量大約占人體總攝入量的 5%。雖然這個比例看似不高,但在長期的日常生活中,其對人體健康的累積影響卻不容小覷。飲用水中這些礦物元素的補充,與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相互協同,共同維持著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新陳代謝,為人們的身體健康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4
飲用去礦物質水的健康風險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凈水器、飲水機逐漸普及,飲用去礦化水或純凈水的情況越來越多。人工生產的去礦物質水(又稱軟化水),是通過蒸餾、去離子、膜濾等技術產生的幾乎不含溶解性礦物質的水。
長期飲用去礦物質水存在諸多健康風險。例如,反滲透處理得到的水水質不穩定,對管道有腐蝕性,且容易溶解金屬及一些有機物;硬水軟化劑可能使礦物質含量幾乎降為零,若加入氯化鈉用于離子交換,還會增加鈉含量,導致高血壓風險上升;長期飲用低礦物質水會影響體內礦物質動態平衡和新陳代謝,用其制備食物會使鈣、鎂等必需元素大量損失,飲食中有毒元素攝入可能增加。
5
特殊人群的飲水注意事項
對于嬰幼兒、孕婦、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而言,飲用水的選擇更是如同在健康之路上小心翼翼地前行,每一步都至關重要。
嬰幼兒,如同嬌嫩的幼苗,其腎臟功能尚未完全發育成熟,猶如一座尚未完工的精密工廠。因此,他們需要低鈉的水來減輕腎臟負擔,避免因攝入過多鈉而對腎臟造成不必要的壓力,確保腎臟能夠在適宜的環境中逐步發育完善。多個國家明確規定,用于嬰兒喂養的包裝水合適成分標準是鈉<20mg/L。缺乏適當的礦物質或鹽分過量均對嬰幼兒有害,有些水可能不適用于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沖調。
孕婦,作為新生命的孕育者,肩負著重大使命。她們需要足夠的鈣和鎂來為胎兒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鈣如同胎兒骨骼發育的基石,鎂則參與眾多生理過程,共同助力新生命在母體內茁壯成長。
老年人,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如同運轉多年的機器。他們也需要特別關注鈉的攝入量,因為過量的鈉攝入可能成為高血壓等疾病的導火索。合理控制鈉的攝入,有助于維持心血管系統的穩定,降低患病風險。
慢性病患者,身體狀況猶如脆弱的平衡木。他們應根據自身病情,如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水中糖分相關物質,腎臟疾病患者需關注礦物質含量等,精準調整水中礦物質的攝入量,以免因不當飲水加重病情,打破身體脆弱的平衡。
拿聲結語:飲用水與營養均衡息息相關,我們不能僅僅關注水的解渴功能, 更要重視其在提供營養、維持身體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科學飲水,這一看似簡單的行為,實則是維護健康的關鍵密碼。 在選擇飲用水時,應充分了解水中的礦物質成分,盡量選擇含有適量礦物質的天然飲用水, 特別是對于嬰幼兒等特殊人群,更要關注飲用水的品質和安全性。讓我們從現在起,科學選擇飲用水,為健康生活保駕護航。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作者、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