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評估
產品開發
體系認證
品牌營銷
包裝飲用水,靠“溫度”能否制勝? | 拿聲國際
前言:
在飲用水市場同質化如此嚴重的今天,各大水企為了能讓消費者喝上自家的飲用水可謂是煞費苦心,然而隨著冬季的到來,陸續出現在便利店的“熱飲柜”逐漸成為了飲用水市場的又一突破口。
一、靠“溫度”制勝的“天然水白湯”
在去年11月初,日本朝日(Asahi)公司新推出了一款名為“天然水白湯”的天然瓶裝飲用水,其賣點在于整個售賣過程中“天然水白湯”始終保持著50~60度的溫度被陳列在超市“熱飲柜”中,并且打出“生病痛經救命水”的宣傳口號。據業內人士透露,該產品一經發售便十分火爆,甚至已經達到了預期3倍的銷量。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飲食方面一直是以生冷食為主的,相比于喝熱水,喝冰水才是日本人真正的飲食習慣。據一些生活在日本的朋友表示,即使是在非常寒冷的冬天,日本的餐廳依舊是提供冰水,而非熱水。而之所以“天然水白湯”這款看似“毫無吸引力”的產品能在日本如此火爆,這其實是和目前廣大年輕人的生活習慣變動有關。
有相關調查顯示,目前很多日本年輕人已經開始逐漸意識到喝“熱水”對健康的益處,并且也有部分人表示自己有著在早上喝熱水的習慣。除此之外還有數據顯示,日本女性喝熱水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從2009年的11.8%增至2022年的61.0%。可見,日本在受到中國“熱水”文化的影響下也不得不說一句“真香”。
而相對于日本,中國人喝熱水的習慣仿佛是刻在骨子里的,這也就意味著熱飲在中國市場的規模也許會更加廣闊。
二、靠“溫度”制勝,機遇與挑戰并存
可即使“熱水”在中國的熱度如此之高,但它依舊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
先說機遇。
根據《亞太熱飲行業的機遇:高增長經濟體提供的機遇分析》報告中的數據顯示,亞太地區熱飲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1593億美元增至2020年的2159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6.3%,截止到2022年,這一項數據還在持續增長。
仿佛是嗅到了未來靠“溫度”制勝這一大趨勢,各大便利店率先開展了行動。便利蜂運營CEO王紫曾在記者的采訪中表示,目前便利蜂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熱飲柜均已上線,并且市場反響比較好。除此之外,7-11、全家、羅森等等便利店也都陸續開始在店中添置了熱飲柜,并且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熱飲柜的占地面積也在不斷地增大,例如有些店鋪已經將“熱飲柜”擴充至了7層的規模,其大小已經可以與傳統冰柜相比擬。
而除了便利店以外,部分大型超市也開始引進了熱飲柜,但與便利店所不同的是,由于大型超市的場地面積更大,所以陳列面積也就更大,各品牌已經不再甘于與自己的競品陳列在一起,紛紛將自家的熱飲柜搬到了超市,開始靠著“溫度”做起了私域。
不論是調查數據還是市場情況,我們都不難看出靠“溫度”制勝的市場潛力確實非同凡響。但是機遇往往和挑戰并存,再好吃的蛋糕也不夠大家一起分。
再說挑戰。
相對于冷飲來說,熱飲各方面的局限性往往要更高。
首先是季節局限性,冷飲柜中的飲品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都會有追求口感更“爽”的年輕人趨之若鶩,而熱飲柜卻不如此,到了夏天即使是中老年人也不屑一顧,不少店面到了夏天選擇直接將熱飲柜斷電,當成普通貨柜來對待。
其二是面積局限性,由于受到上一點因素的影響,這就導致了熱飲柜的數量一定要遠遠小于冷飲柜,陳列面積也要小上很多,但是面積有限,想要入駐的企業卻很多,這一點在便利店的體現最為明顯。有不少商家為了能入駐陳列在熱飲柜上,不得不提高自己給便利店的返點或者直接降低供貨價格,而這還只是冰山一角。當產品真正被陳列在“群英薈萃”的熱飲柜上時,自己的產品是否能在其中脫穎而出就直接和自己的品牌力有直接的關系,而這背后牽扯到的一系列內容就十分繁雜了。
三、靠“溫度”制勝,什么才是關鍵?
首先是產品與包裝。
據了解,若想進入便利蜂的熱飲柜有兩個硬性條件,一是需要飲品具備熱檢報告,二是在感官上加熱后的飲品不會出現沉淀物、液體凝固等異常現象。但這第二點主要是針對于飲料來說,對于包裝飲用水而言,重點就是在于產品的包裝。
雖然目前絕大多數包裝飲用水所采取的pet材料耐熱性相對良好,但是也不適宜長時間處于加熱狀態,所以就需要對其進行特殊處理,例如農夫山泉為了提升瓶身的耐熱性和穩定性,就在需要投放到熱飲機的飲品包裝方面做了加厚及多重加強筋的處理,借此來適應熱飲柜持續加熱的環境。除此之外,投放到熱飲柜的包裝水還需要對自己產品的容量進行調整,絕大多數的飲品容量范圍大概是在300到350毫升左右。
其次是我們上述文章所講到的品牌力。
如果說包裝是包裝飲用水進入熱飲柜的“入場券”,那么品牌力就是決定著水企到底有沒有必要投放到“熱飲柜”。
由于我們之前講到的熱飲柜陳列面積小,勢必會帶來更大的競爭,而真正能投放在熱飲柜上的飲品往往是一些企業實力本身就很雄厚的頭部企業,對于商超的讓利對他們來說雖然“心疼”但也無傷大雅,而往往這些實力雄厚的企業所打造出來的飲品品牌力也往往強盛。所以如果一個品牌力不足的產品即使舍去了自己的利潤擠進了熱飲柜,最終也往往會因為自己產品力的不足淪為“神仙打架”中的“炮灰”。
目前進入熱飲柜比較常見的飲用水是“涼白開”,這是得益于其品牌力以及其品牌名特性適合進入熱飲柜,除此以外偶爾也能看到一些其他進入熱飲柜的飲用水產品,但總體來說寥寥無幾,要知道是,中國的飲用水的市場可是有著高達2000億的市場規模,可見絕大多數水企對于“熱飲柜”的熱度仿佛并不是很高。
拿聲結語:
通常情況下,包裝飲用水的銷售旺季主要還是在6到8月份,而到了更為寒冷的冬季,瓶裝水的銷量也仿佛進入了“寒冬”,整體飲用水市場基本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趨勢,在這種情況下,靠“溫度”制勝確實是包裝飲用水的一條可選賽道。然而就像我們上述所講,靠“溫度”制勝到底是否真正的適合自己的產品,水企還需要結合自身的公司實力以及品牌力進行綜合考量,才能在最終做出決斷。